直徑約為300mm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截面尺寸約為200*200的方樁打入土中,頂部預留鋼板或螺栓與上部支架前后立柱連接,深度一般小于3米,施工較為簡單、快捷。造價較低,但對土層要求較高,適用于有一定密實度的粉土或可塑、硬塑的粉質粘土中,不適用于松散的沙性土層中,土質較硬的鵝卵石或碎石則可能存在不易成孔的問題。采用機械將其旋入土體中,施工速度 快,無需場地平整,無土方無混凝土,大限度保護場內植被,可隨地勢調節支架高度,螺旋樁可二次利用。在水泥屋頂澆筑水泥墩,這是常見的安裝方法,優點穩固,不破壞屋頂防水。
山地作為光伏電站項目廠址,具有光照資源豐富、土地租賃成本較低、方便管理,、對居民生活擾動小,土地利用率高等優勢。同時,山區遠離城市人口稠密區和交通主干道,在施工期間對整體施工部署造成也諸多困難:山地地表往往被植物和森林覆蓋,地表高低起伏,地形高差大,易形成山風,承載力和抗拔力設計值應比一般地區高;山地地勢坡多路險,人員、設備、大型機械進場進行大規模的場地平整,特別是在坡度的山區施工時,危險性很高;雨季山水匯流,容易形成土體坍塌和山體滑坡,需考慮對應防范措施;巖石山體結構緊密,硬度較大,施工難度大,且施工成本高。
支架陣列需考慮側向穩定性,在支架的側面與背面加斜向上拉筋,會減少支架陣列振動,增加支架的穩定性。若在支架陣列的防風面加一些防風構造措施,如擋風墻等,將會很大程度的降低光伏陣列的風載荷系數,從而減小風荷載對組件支架的影響。
山區光伏電站建設因其地質條件的復雜性,其重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基礎工程建設上。
1設計特點
(1)地質災害預防設計:山區地質情況復雜多變,易發生山洪、滑坡、土體坍塌或泥石流等地質災害,所以在進行光伏電站設計時應作出嚴格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,做好邊坡支護和疏水設施。
(2)結構穩定性設計:基礎抗拔滿足要求,保證基礎周遭土體穩定性。
2施工特點
(1)不同地質,不同的施工方法。為節約成本和提,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,盡量選擇螺旋鋼樁。巖石地層或其他不適合旋樁的地層采用對應的施工方法。一般可選擇錨桿混凝土樁施工工藝和潛孔灌注樁施工工藝。
(2)地表形式不同,采用不同的設備。地勢平坦的可開進大型機械設備的,盡量機械施工。坡度較大的,大型機械難以進入的可選擇小型化設備。
(3)施工過程中要注意設備生產安全,人員安全,防雷防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