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DEW技術綱領 第3部分《接入中壓、高壓、超高壓電網的發電單元電氣性能指標》。該標準由德國聯邦能源和水資源協會(BDEW)制定;是對《發電站接入中壓電網技術導則》中發電單元及發電系統檢測的補充說明部分,第3部分主要針對電站電氣性能指標提出要求,其中特別對光伏逆變器功率特性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,其中包括:有功功率峰值測試、有功功率限有功功率調節、無功功率調節等。同時,該標準詳細制定了光伏逆變器低電壓穿越時跌落方式、電壓跌落等級以及跌落時間。
分布式光伏接入配電網可按電壓等級、接入容量和具體運行要求:決定是否對光伏系統進行控制,若分布式光伏發電10kV接入系統有控制要求時,考慮到安全問題,遠動信息上傳宜采用專網方式,可單路配置專網遠動通道。從成、接入管理方便性方面考慮,優先采用電力調度數據網絡。不具備專網建設條件,或根據接入協議接入用戶側無控制要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,可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方式,但應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。分布式光伏并網控制方式可分為全不控并網、蘭全控并網、半控制并網三種情況。下面將針對這三種情況進行說明。
綜上所述,在凍土地質條件下,考慮到經濟性和施工便利性,在采用必要的減樁長度來防止凍脹的前提下,PHC基礎是更合適的光伏支撐基礎[2]。以下以東北部的一個光伏項目為例,分析凍土地質條件下的情況PHC基礎的應力,以及避免其不均勻凍脹上升的措施。
在凍土地質條件下PHC基礎應力分析
受凍脹力影響,PHC主要在樁的長方向承擔荷載(PHC上部支架重量、部件重量和PHC自重等),凍土對PHC切向凍脹力,凍土層下的土體PHC錨固力。從應力分析的角度來看,在強凍脹土或特強凍脹土地區,當凍深較深時,完全借助PHC為了避免不均勻的凍脹脹上升是不經濟的。